公司新闻

打造企业党建新格局 凝聚创新发展新动能 ——中阳钢铁有限公司党委探索“党建+”民企互融互促共赢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0-09-01
新闻来源: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黄河新闻网吕梁讯(解德辉、冯永强)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深刻回答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六个方面的政策举措,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注入强大信心和动力。“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正在成为越来越多高新民营企业的共识。中阳钢铁有限公司创建于1985年10月,是集采煤、矿石、发电、焦化、炼铁、炼钢、轧钢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先后荣获“全国钢铁工业先进集体”“转型升级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近年来,中阳钢铁有限公司党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推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和任务,切实加强和改进民营企业党建工作,以党员职工思想政治建设为抓手,以特色党支部建设和党员积分制管理为主线,立足公司实际,创新搭建“党建+”五个平台,引导全体党员立足工作岗位,模范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互融互促、协调共赢。

“党建+团队建设”,激发创新活力。党支部是党员、职工事业上的“引路人”。公司党委坚持把党建与思想教育、党建与生产经营管理、党建与职工成长进步“三结合”,引导全体党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着力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中钢团队。针对公司各分厂工作性质和党员分布情况,由公司党委牵头,以党员技术骨干为核心,创建“党员创新工作室”,专题开展技术攻关,破解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难题,培养技术团队。目前,共建立22个工作室,形成以50名党员为技术骨干、180名职工为工作室成员的技术攻关团队,累计攻关技术难题200个,其中193个技术攻关项目在全公司得到推广(其中轻型多功能折边校直机、多功能压力机等13项研究获得国家专利),为公司节约成本2000多万元、提升效益1800多万元;王保勤、杜海云党员创新工作室被山西省总工会命名为“山西省优秀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李海云、高海龙、高改珍党员创新工作室被省机冶建工会命名为“优秀创新工作室”,任海荣、蔡海军等15名创新工作室成员在山西省“五小”竞赛成果精品展竞赛中获奖。“党员创新工作室”培养的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优秀团队,形成的奋发有为、迎难而上的攻坚精神,已成为牵引全公司提升技术、节能降耗、降本增效的坚强动力。

“党建+技能竞赛”,促进技术提升。产品和技术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对中钢企业来说,不断革新技术,掌握最前沿的生产技术,才能在众多钢铁企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公司党委在定期各党支部组织班组、工段、车间开展职工技术比武、技能竞赛活动,以季度评选技术比武前3名,通过层层选拔和季度选拔后,每年“五一”期间,由公司党委牵头,组织同工种技术比武劳动竞赛,每年拿出500万元经费,专门用于技能竞赛和技术创新,对技改创新、技术比武状元进行重奖,并逐步修订完善了《中钢技术比武、技改创新项目管理运行办法》,构建了党委牵头、党员带头、技术骨干参与、后备力量跟班成长的技术提升格局。公司2017-2019年度技改创新的6项特等奖全部是由党支部牵头、技术团队集体攻关完成的;2018年中钢职工参加吕梁市首届汽车维修及检测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包揽了全部金、银、铜奖;2019年度共评选出261项获奖项目,其中,党员技术骨干领衔参与的就有187余项,占获奖项目总数的72%,充分彰显了公司党委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党建+人才培养”,活化人才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公司党委坚持党管人才的理念,着力当好职工事业上“引路人”,着力提升中钢人的学习力,将公司提出的“走出去,引进来”的人才培养机制融入党建的全过程,在人才培养上向工作末端、生产一线延伸。实行党员人才“三向培养”机制。即把党员培养成人才,把人才发展为党员,把党员人才培养成管理骨干,近两年共有14名基层一线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加入党组织。目前,管理人才、职工技术业务骨干分别占党员总数的57%、35%。构建“全员读书”的学习氛围。党支部、党小组带头,引导全体职工开展读书活动,管理人员每月读一本书,职工每月借阅1本书已经形成常态化,职工外出考察学习不进商店进书店成为习惯,学知识提素质蔚然成风。加大“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力度。公司规定,基层管理人员每月外出学习考察不少于一周时间,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增进交流。近年来,公司已选派76批次基层管理人员外出学习考察、115名生产经营一线的技术业务骨干,参加省总工会组织的职工职业技能多工种培训。每周聘请山西工程职业学院老师举行专业理论培训,提升全员的专业技术理论水平。健全技术等级评价体系。推行A、B、C技术等级评价制度,并与职工收入挂钩,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把学习由“软任务”变成了“硬约束”。

“党建+群团共建”,发展企业文化。十年企业靠管理,百年企业靠文化。公司党委依托党组织架构,健全群团组织机构,党支部书记兼任群团组织负责人,党群联动,构建互助和谐、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着力构建互融共促的企业文化。邀请职工积极参与评议党员、管理人员选拔、评优评先等民主议事决策活动;每年重大节日,党委牵头组织广大党员、职工开展文艺汇演、乒乓球赛、篮球赛、书画摄影展等文体活动,创办了《中钢时报》《中钢文化》等报刊,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打造中钢特色文化品牌。着力构建关怀激励的企业文化。每年“三八”妇女节,公司党委、妇联对“巾帼英雄”“五好家庭”进行表彰奖励;工共妇组织积极开展职工维权、心理疏导等活动;重大节日深入一线慰问职工,传递公司的关爱和温暖。着力构建成果共享的企业文化。公司将发展成果与职工共享,从解决工人吃、住、行、医疗、养老等基本保障入手,先后建成7个职工福利住宅小区,解决了5300名职工的住房问题,建成36座、年产110万斤的蔬菜大棚,为万名职工提供无公害绿色食品,为工人营造舒适、安心的工作环境。

“党建+五个一工程”,促职工全面发展。公司党委在全体职工中开展“五个一工程”,构建促进职工全面发展的机制。每名职工每月写一篇作文,领会不忘初心的精髓,记录成长和投身事业的心路历程,总结工作过程中的经验得失,形成“讲学习、讲提高、讲贡献”的进取氛围;每人养一盆鲜花,通过自身呵护和持续付出,美化工作环境、培养关爱胸怀、陶冶平和情趣;每月提一条合理化建议,促进职工主动参与企业管理、技术创新,也成为企业发现人才、查找隐患的重要途径,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创新思维的主动性,增强职工爱岗敬业的主人翁意识;每月完成一项降本增效措施,从产量、质量、安全、效益、操作行为等数据对标中,寻找降本增效的方法;每月自觉参加一次义务劳动,培养职工关心集体、尊重劳动成果的思想,增强职工以厂为家的主人翁意识。公司党委采取“逐级管理,分级评价”的管理办法,对每季度每一项工程的前五名予以重奖。“五个一工程”有效地推动了中钢人综合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