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用热爱和付出诠释不凡

发布时间:2020-11-27
新闻来源:中国冶金报

----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中阳钢铁技术中心副主任王保勤

从山西中阳钢铁的领奖台到国家的领奖台,中阳钢铁技术中心副主任、轧钢总工王保勤也不知道要跨越多少步,但他认这么一个“死理”:每前进一步,都需付出百倍的努力。

铆足劲头 练就过硬本领

1996 年,王保勤成为了中阳钢铁的一名“新 丁”。在不断探索中,他逐渐找到了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轧钢。

“只有不断掌握新知识、钻研新技能、开拓新视野,才能站稳发展的脚跟。”王保勤把技术作为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主动积极地投身于实践锻炼之中,把火热的现场当作最好的课堂,自觉向实践学、向书本学,拜老师傅为师、拜专家为师,遇到问题非得“打破砂锅问到底”,不弄懂弄通绝不罢休。无数个夜晚,他办公室的灯总是亮到很晚,翻图纸、“沙沙”书写的声音时不时传出;办公桌上的专业书籍看完一本又一本,笔记本从一本、两本积累到厚厚的一沓。如饥似渴的学习钻研,让他在工作上取得了质的飞跃。

追求极致 书写工匠精神

除了产线升级改造这些大的技改项目外,近些年,王保勤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为平台,以“课题攻关、解决问题、培养人才、带好队伍、发挥作用、创造效益”为方针,不断提高创新工作室的创建质量和品牌影响力,把一个个小变革、小发明、小改造变成了企业切实的生产力。

以高线成品质量的优化为例,他科学制订攻关方案,带领团队先后通过优化轧线微张力控制系统、活套控制系统,改进影响机架转速稳定的编码器,合理调整各架次动态速降补偿量等措施,攻克了困扰生产多年的难题。目前,中阳钢铁高线产品的头尾超差控制已达行业领先水平。

整个攻关过程用文字表达开来也就寥寥几句,但背后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虽说每一次的尝试都是为下一次的成功做铺垫的,但只有王保勤自己内心知道:打这种持久战、胶着战的煎熬。

越是追求极致,越要能耐得住煎熬;越是能耐住煎熬,就越能成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中阳钢铁正是靠这种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和王保勤这般的工匠,重新架构起了高速线材这种普通产品的竞争优势。

“既然选择了轧钢这一专业,就要去热爱、去坚守。”王保勤不仅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中阳钢铁“一个人一件事,一辈子做到底,不改行”的“忠实理念”,更用扎实的业绩和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等不凡的荣誉,书写了自己非凡的“钢铁之旅”。

步步坚定 做轧钢专家

伴随着中阳钢铁轧钢生产线从1条到6条、轧速从每秒 26 米到每秒 110 米、产品从单一到多系列的发展,王保勤在不懈的磨砺中,成长为了企业轧钢专业的领军人。

2013年,王保勤对中阳钢铁年产40万吨棒材线展开改造。这是中阳钢铁的第一条设备全进口的轧钢产线。他事必躬亲,晨兴夜寐不言苦,全天候蹲守现场,紧紧围绕过程的问题和困难,忙得不可开交。

2015年,成功轧制工业纯铁、耐低温不锈钢钢筋、奥氏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螺纹等产品,这是王保勤给中阳钢铁交出的又一份精彩“答卷”。面对新的工艺,王保勤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以“小学生”的心态向太钢专家学,并带领职工从设备到工艺、从操作规程到工艺制度,攻克了一个个影响产品质量的难题。

2018 年,中阳钢铁二高线提速改造项目启动。王保勤结合实际,通过增加迷你轧机、摩根穿水系统和优化吐丝机夹送辊等措施,推动轧线实现了轧速提速、产品提质和生产成本降低的“两提一降”的理想效果。

“如今,通过大胆实施改造,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各高线的平均轧速达每秒105米。相较之前,每条线每天约可增产500吨,吨材生产成本可降低20元~30元。”在王保勤看来,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只有始终保持不断“归零”的革新精神,才能一直保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