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 正文
公司新闻

炼铁作业区奏响“自主高质量检修”最强音

发布时间:2020-11-27

——中阳钢铁2#高炉中修纪实

11月20日13时48分,中阳钢铁2#1280m3高炉中修后一次送风成功,进入生产状态,标志着该高炉为期20天的中修工作圆满结束。

中阳钢铁2#高炉于2009年8月16日投产,运行至一代炉役后期,陆续出现了本体冷却壁受损严重等问题,威胁着安全生产。结合实际,中阳钢铁早在去年年末就把中修提上了日程,但因各种因素的影响,最终于2020年11月1日正式拉开了检修的帷幕。

此次中修,中阳钢铁上下一心,先后组织7个单位的精兵强将,用时20天,自主更换了冷却壁300块、炉壳45平方米、冷却水管2220根,创造了耗时短、速度快、行业少有的检修奇迹。

诚如中阳钢铁董事长袁玉珠所言,协作见力量,协作见效益,从事前的组织策划到过程的合理安排,都体现了中钢人的团队精神和智慧。

合力干,打好“大会战”

最初策划2#高炉中修时,几经考察对标,一份至少需35天、980余万元的外委方案摆上了案头。

“用时35天?这与企业一直倡导的‘有效的生产时间绝不浪费’的理念相悖。咱自主干,能不能拿下来?”中阳钢铁副总经理姜旭斌在反复斟酌中,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能!只要举企业上下之力,协同作战、合力攻坚,就一定能够拿下。”炼铁二厂设备副厂长许东旺自信地答道。

就这样,在既简单又干脆的“一问一答”中,2#高炉中修有了明确的方向:自主干,20天完成。

于是,这“自主干”犹如集结号吹响,让中阳钢铁各单位闻令而动,紧紧围绕高炉中修纷纷展开工作。

作业规程的梳理,验收标准、应急预案的制订,安全技术的交底,以及所需设备、材料的采购,人力的协调,专用工器具的制作等,一系列烦琐而复杂的高炉中修筹备工作快速铺开。

检修过程中只有把风险估计得更充分,把问题想得更全面,应对措施才能更精准、更有效。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各参检单位按照中阳钢铁董事长袁玉珠“按计划推进,上下不摇摆,集中精神,统一思想把事做好”的总要求,强化“预期管理”,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做好“备战”。

“备战”有方,“会战”有力。11月1日凌晨2时30分,2#高炉顺利完成空料线、降料面作业,进入检修状态。随即,此次中修的“主力军”——动力厂检修车间的90多名职工迅速投入了“战斗”。

“此次‘大会战’,最难攻的‘山头’要数冷却壁的拆除和安装。”中阳钢铁炼铁二厂厂长任海荣、动力厂厂长李月文都这样说道。

为提高拆除冷却壁的效率,中阳钢铁生产处处长杨志凯、设备处处长王卫中第一时间协调、组织各分厂的精干力量,赶往现场“助战”;焦化厂、炼铁一厂、钢轧一厂、炼钢二厂、轧钢二厂等单位接受任务不讲条件、执行任务不找借口,由设备副厂长带队,与“主力军”快速“会师”,向“山头”发起猛攻。瞬时间,人声、切割声、捶打声此起彼伏,与旁边1#高炉生产的轰鸣声交织齐鸣,奏响了一曲众志成城、凝心聚力的协奏曲。

拆除不易,安装更难。安装冷却壁一开始就遇上了“拦路虎”。在吊盘上,要将平均重达3.7吨的冷却壁,以“倾斜”的角度“稳妥”地“贴”至炉身上,且两块间的缝隙必须控制在30±5mm范围内,其难度可想而知。“安装第一块冷却壁耗时达1.5小时。到了第二块,虽然摸到了些许窍门,但也用了1小时。”面对这种事倍功半的情况,李月文、郝继明、高文权、张赧虎等动力厂的干部职工开始琢磨更高效的安装方法。他们巧妙搭配和使用吊链、电葫芦、定滑轮等工具,让职工操控冷却壁如臂使指;优化安装流程,使冷却壁的对孔找正更高效。就这样,在边干边变中,单块冷却壁的平均安装用时较最开始缩短了30分钟,最快时安装用时仅需5分钟。

检修中,还有类似不少使进检修更安全、更高效的好点子、好方法。例如,焊接冷却水管时,各“助战”队伍展开了“比速度、比技巧、比质量”的大竞赛;设计、制作了拆除冷却壁的专用工型千斤顶支架;带封底板单面焊接技术第一次在大厚板上应用。这也正如姜旭斌所言,在这场“大会战”中,各参检单位以一切围绕更安全、高效率、高质量为抓手,不断优化方式方法,充分展现了中钢人团结、智慧、充满凝聚力的一面。

统筹干,打胜“攻坚战”

此次中修时间紧、任务重,如何统筹抓好安全、质量、进度?在袁玉珠董事长“想到、说到、做到”“最坏处着想、最细处着手,时时预期”的两大指导方针的指引下,各参检单位以“力争一次做对做好”为目标,进一步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链,确保一切尽在计划中、一切尽在监管下、一切尽在受控中。

“分工是为了更好地合作,不管是指挥层还是操作层,必须明确分工,把好环节关、细节关,抓好安全和质量前提下的进度,做到执行方案不折不扣、过程操作无失误无差错、连续作业紧凑无缝衔接。”检修期间,参检单位每天朝九晚七组织召开两次会议,既简短又务实,通报进度、协商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既定目标倒逼责任落实,以关键时间节点倒逼检修进度,进而推动各参检单位以承诺时限为底线,时刻想好下一步,促安全、质量、进度更有保障。

安全管理不容一丝侥幸。就拿安装冷却壁时的吊盘作业来说,炼铁二厂不断强化过程监管,每1小时巡检1次吊盘,只要发现钢丝绳稍有损伤、断丝等现象,就立马更换。检修过程中,他们更换了卷扬机10台、钢丝绳1000余米。而正是这种对待安全小心翼翼、不计投入和“有违必纠”的态度和作为,才使得中阳钢铁战胜了这场“攻坚战”中最大的困难。

质量管理不容一点缺陷。参检单位在检修全过程推行编号“区域责任制”,不管过程经过了多少道作业工序,都一“号”到底,让质量责任真正落到了每一个维修工,做到责任分明、可追、可溯,而且在关键部位采取了“多重保险”的措施。例如,就炉壳的更换,王新喜等动力厂干部职工实施了锤击法消除应力、增加筋板防止变形、热处理防止裂纹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提升了焊缝质量。

进度管理不容一刻落后。在这场“攻坚战”中,参检全员都明白这是非常之时的非常之事,必须付出非常之力。因此,只要一发现完成任务的困难超过预期,根本无需动员,所有人都会拿出“不怕吃苦、连续作业”的作风来赶进度。脸被汗水蛰得生疼,眼睛被电弧光闪得都肿了,喉咙被粉尘呛得咳哑了,他们也不抱怨、不叫苦,而是以一种“有我在、请放心,我能做好”的担当,汇聚成“中钢速度”的不竭动力。

“应有的程序一步也不能减少,应达到的标准一点也不能降低,应争的时间一分钟也不能放过。”就是这种统筹干的科学方法和自我加压的“紧箍咒”,让中阳钢铁把这次中修的一个个阶段性小胜变成了大胜。

加油干,打赢“荣誉战”

从方案制订到过程实施,没有外请一个外援,独立自主完成如此规模的检修,这在中阳钢铁的检修史上是首次。因此,中阳钢铁上下信念上坚定、做法上科学,不仅把这场自主检修当成一场考验,更看作是一份荣誉,要为荣誉而战。

特别是“助战”的各单位干部职工,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参与检修就是磨炼技能,坚决不给高炉中修拖后腿。

袁玉珠董事长、袁玉平总经理特别牵挂奋战在检修一线的干职。他们亲临现场,嘱托道:“要合理安排好工作和休息时间,必须在精力充沛的状态下投入检修。”

公司领导的嘱托和期望,让参检干部职工的干劲更足,“加油干”的声势一浪高过一浪。

从拆除到安装,300块、1110余吨冷却壁的更换任务用时13天9小时,较计划提前了1天;用0.2MPa的压力持续做了1小时的耐压强度试验,新更换的冷却壁、冷却水管等无漏点;累计达7000米长的冷却壁焊缝通过了首次“考验”;耗时30.8小时,快速完成了水渣、反弹料、焦炭、焦粉等341.67吨积料的清理与分拣,为后续烘炉、再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检修全过程无一起事故;锻炼出了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检修队伍……这是参检干部职工“为荣誉而战”交出的一份份“成绩单”。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11月20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最大的那份“成绩单”上。13时48分,顺利完成装炉作业的2#高炉,一次送风成功,进入了生产状态。11月21日2时42分,铁水从该高炉北出铁场奔涌而出,标志着中阳钢铁2#高炉自主中修攻坚战全面告捷。

“胜利来之不易,这对我们中钢人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战’。我们齐心协力,凭借自己的智慧、技术、经验实现了超越,创造了卓越。”任海荣如是说。

一路攻坚一路歌。下一步,中阳钢铁将要紧抓“高炉是企业效益的核心”这一关键,全面展开“保守”革命,更新理念、拓宽视野,以思想破冰推动变革突围,向稳产高产优产要效益。